灵山街道:打造新村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村强民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灵山街道以党建示范点创建为契机,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转变传统思维,突破常规打法,按照资源“共联”、组织“共建”、产业“共富”的整体思路,通过党建搭台、党建引领,创新新村“+企业、+合作社、+功能区”模式,全力打造新村经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引领区、先行区,有效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探索出了“党建领航 三区联建”的新村经济融合发展的“灵山经验”。
新村+企业:
“变废为宝”,打造资源盘活示范区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调整,大量农村学校、住宅及宅基地等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灵山街道旺疃村党委充分挖掘闲置资源,实施“唤醒计划”,对3处村集体闲置资产(原院东小学、姜戈庄小学、岚前岭村委办公室)、150余处闲置房屋、10余处闲置宅基地进行分门别类、登记入册,并依托周边文化旅游、中药材种植产业优势,引进公司合作,撬动社会资本,有效带动了集体经济增收。
聚焦特色旅游,创新“街道+村集体+企业”经营模式:一方面,新村党委与辖区文旅龙头企业——玫瑰圣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将闲置的原院东小学租赁给公司打造红色教育纪念馆,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对外运营,现已成为玫瑰小镇旅游热门景点和当地红色教育主阵地,每年可为新村增加收入1万余元;另一方面,街道及时抓住近郊乡村游热度,指导新村党委盘活11处闲置宅基地发展中高端民宿,由玫瑰圣地公司投资完善相关设施,按照“固定收益+年底利润分红”模式,每年新村保底分红4万元,且第二年开始经营利润的20%归新村所有,自2022年5月运营以来,已售家庭套房170余次、标间60余次,预计村庄年收益可达6-8万元。
聚焦产业拓展,新村党委积极与青岛恒茂药材有限公司合作,将原姜戈庄小学租赁给企业作为中药材晾晒场和储存生产车间,有效解决了企业建设用地紧缺、产业链拓展难的“头疼”问题,既促进了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又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目前,村集体年可增收3万余元,带动当地80余名农民年增收200余万元。
聚焦品牌创建,新村党委利用原岚前岭村委办公室,引进青岛聚贤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石磨坊和农耕文化展馆,塑造起了“田小磨”农产品品牌,村庄前四年分红每年不低于3万元,第五至八年分红每年不低于3.6万元,第九至十二年每年分红不低于4.2万元,在全区开创了党支部创办企业、带领村集体增收致富的先河。
新村+合作社:
“化零为整”,打造一体发展引领区
过去,各村庄、合作社“各自为战”,虽然创出了诸多农产品品牌,但产业规模不大、聚集效应不强、区域品牌影响力不足。鉴于此,灵山街道鼓励新村党委组建合作社联盟,整合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资源,推动合作社向规范运作、“抱团发展”转变。醴泉村党委依托灵山韭菜区域农业品牌优势及成熟的供销产业链条,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成立了青岛醴泉庄蔬菜专业合作社,鼓励引导村集体、龙头企业及农户入股参与种植、经营,纵深推进蔬菜的多品类种植和多元化销售。特别是由新村党委牵头,整合7个网格300万元资金,建成了具有SC食品生产许可资质的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研发以韭花酱、韭种酱为主的多种蔬菜腌渍食品,进一步延伸了蔬菜种植加工产业链。目前,园区已投入资金1200万元,种植韭菜1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韭菜种植800余亩,今年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200万元,带动7个入股网格年均增收4万元,带动周边就近就业50-120 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8万-4.3万元。
新村+功能区:
“转被为主”,打造融合联动先行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征地项目日益增多,如何保障这些调地村庄集体经济增收,已成为区域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灵山街道依托毗邻蓝谷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在为通用机场、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建设调地近3000余亩的同时,将被动变为主动,把资源变“资本”,让蓝谷高新区管委“反哺”村庄,为村庄提供就业岗位和致富思路,既推动了园区建设、企业发展,又实现了村庄增收、农民致富,可谓是“一举多得”。柳沟村党委借力“党群同心·共建家园”“千名干部联企业·万名党员联群众”活动,与蓝谷高新区11家企业开展村企“1+1”联建,成立共建议事会,绘制村企“1+1”联建活动地图,通过“党建共融、资源共享、人员联盟、经济互促”四大措施,带动村庄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集聚,帮助解决企业招工、服务保障等难题。同时,新村党委还计划成立村集体公司,由蓝谷高新区管委搭桥,与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企业派遣劳务人员,为企业做好环卫、食堂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公司运营后年保底收益5万元左右,并带动周边网格100人以上就地就业,形成村企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