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卫街道:“一融四聚”探索“共富”新模式

发布:2022/10/18 11:12:31  来源:即墨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近年来,鳌山卫街道以“共富”为导向,积极探索与蓝谷高端要素的共联、共建机制,创新推出“1+8+N”(1个共建平台、8个“共建”对子、N个“共建”网格)党建共融,“聚项目、聚科技、聚资金、聚业态”的“一融四聚”发展模式,发展海洋经济,壮大特色产业和地方经济,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一融即“1+8+N”党建共融 为发展激活“神经中枢”

(一)搭建1个“共建”平台。

即蓝谷科教区域党建中心平台,聚集辖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40余个党组织,建立“山大片区联合党委”,实现同一个平台议事。创新“六联三促”机制,解决各类人才事项300余件,开展系列活动1000余场,实现主体间资源要素流动,合作共赢。

(二)结成8个“共建”对子。

组织山大法学院、青岛海地所、农商银行硅谷支行等党组织,与街道的8个新村党委一一结对共建,实现精准帮扶,在党建活动、民生帮扶、科研成果应用、产业谋划方面给予村庄大力支持,建立起田间蔬菜直供和花卉养护等合作,拓展了村庄增收的渠道。

(三)培育N个“共建”网格。

建立“支部+合作社+产业”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共富”机制。后马连沟网格支部带领村民成立圣海后马连沟海产品专业合作社,从事海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实现年收入600余万元;院上网格成立院上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统一对外营销,实现村民年增收约5万元。

四聚即“聚项目 聚科技 聚资金 聚业态”添“多重动力”

(一)聚项目,向规模发展要收益。

建立重点项目反哺地方发展机制:一是“项目+产业”,依托服务保障蓝谷的248个重点项目,着力打造“三线八组团”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打造区域战略性主导产业。二是“项目+土地”,项目的聚集,使区域内地价格翻番上涨,村庄和村民享受到土地“溢价”红利,土地资产获得增值。三是“项目+保障”,对社区改造村庄,制定并用好两个“7%”政策,为村庄配建商业用房,保证固定租赁收入,并预留集体产业用地,给村庄发展留下了空间。

(二)聚科技,向科研成果要收益。

一是促园区惠村庄,全力打造“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海洋信息产业园”“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等5个重点产业园区,鼓励村庄与企业合作,积极参与生产、服务、物流配送等工作,使村庄从产业链配套中获益。二是增效能强产业,经科研攻坚,现已基本解决芋头重茬难题。下步开发试验田,预计亩均增产1000-2000斤,探索“种植+深加工+文旅体验”的路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种植户增收20%以上。

(三)聚资金,向市场运作要收益。

龙头企业带动:引进青岛以琳生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江北最大的梅园。流转周边5个村庄2800亩集体用地用于项目建设,获得土地承包收入的同时,依托景区发展餐饮、住宿及特色产品零售等行业,增加收益。国有公司带动:依托海科公司的资金投入,在小管岛实施电缆铺设、绿化、基础设施改造等工程,下步通过旅游开发激活海岛的经济活力与市场潜力,让村集体和村民收益。村企合作:引进上海九如城公司在鳌角石村建设养老中心,由公司运营管理,村庄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

(四)聚业态,向优势产业收益。

建立起“多业共创”机制,实现“多业共富”。文旅开发“两片联动”,东部蓝谷依托高校院所资源,开展海洋研学游30余场,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西部乡村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仅鳌角石村每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采用“村民供房、合作社转租、企业运营”的方式,盘活沉睡资产,增加村民收入。电商助农“另辟新径”,通过电商党支部与村庄党委建立共建关系,对白庙芋头、大任粉条、垛石鱼片、马连沟海米、神汤沟海蛎子等地特产品进行包装,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推广,每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

特色产业“固本拓新,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党支部”完善产业链,提高附加产值。鳌福等龙头茶企的带动,不仅提高对农户鲜茶叶的收购价格,而且开发了茶文化中心、茶主题民宿、茶系列餐馆以及采茶炒茶体验等系列项目,多产融合,打造拳头产业。

现代商业“聚宝成山”,引进大型商场、国际酒店、品牌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现代商业体系初具规模。正在打造的蓝谷中央商务区,聚集国际电竞中心、海科广场、矿晶博物馆等数十个重点项目,以及19.8公里“最美海岸线”,将使商业经济更加发达,有力带动地方的消费和就业,促进鳌山卫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