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区北安周集村坚守中药材产业 带动村庄富民振兴
近年来,以环保为代价,以工业换经济的发展之路已成为过去,青山绿水的概念已成为民心所向。青岛市即墨区北安街道周集村历史深厚,拥有肥沃的土地,倚靠周宋化泉水库水源保护区,以中医药产业带动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战略正逐步铺开。
立足本地,凭借先天的生态环境找到新商机
两年多来,时任周集村党支部书记的曹立刚与驻村第一书记于洁一直在不断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南下安徽亳州,北上吉林延边,遍布省内城市……凡是与中药材产为有关的企业与城市,他们几乎走了个遍。结合天然生态优势,尤其是是近几年国家扶持中医药事业利好政策,大家一致确定以发展中药材种植为基础,来打造一个全新的中药康养产业链。
“周集村适宜的土质及气候环境,非常符合中药材道地种植的条件”这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张教授以及莱芜职业学院的王教授给出的论证报告上的结论。
经过充分的准备与论证,身为党支部书记的曹立刚率先成立了青岛神农本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集中药种植研发、科普展示体验、中药餐饮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综合体,主要培育杜仲、丹参、白芨等道地药材,展示医药文化,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将乡村振兴之路走得远。
曹立刚带头鼓励当地百姓种植销售中药材,通过药材新品研发、养生产品开发等项目来带动中药材实习基地、农业观光旅游等三产四产产业发展。将乡村振兴战略带入一个快车道。
中药材标准化种培,只为真正的道地中药材
全国挂起道地中药材种植之风,那到底什么是道地中药材?其实就是特地的环境气候种植特地的中药材,药材完全凭借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由生长。
由中药材基地的技术人员引导当地老百姓种植中药材,大面积推广种植后,其品种、产量和疗效是其他非原生产区所不能比拟的。老百姓看到每年逐升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产量也不断攀升,同时带动了周边区域的中药材种植。公司根据市场状况,大力推广丹参、白芨、桔梗等品种的套种,为药农培育种苗,鼓励多样化种植经营,有效规避市场变化造成单一品种的损失。
光有中药材种植是远远不够的,让中药材整个产业链“动”起来,才是村两委及公司党支部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
“我们建设初加工厂,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串联起来,由大规模初加工厂带动小规模加工厂,全面做大做强周集中药材加工产业。”曹立刚介绍,村庄与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烟台农业大学等各大院企成立中药材基地,建立泰山学者工作站,首席专家工作室等,将中药材药性研究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除此之外,周集村建成了中药诊疗医馆,沉淀中医药文化,与上海医药青岛国风药业共同出资建成了北安街道第一个以中医诊疗为主的国风大药堂,解决了不少市民中医诊疗无处寻的局面。打造了中药材展览馆,以药材标本,普及“药材及植物”的知识,通过产学研结合的社会课堂,让中医药教育进入小学课本。
“我们打算深入发展中药材,全面打造中药材养生小镇,围绕旅游养生推广康养项目,以中药材和旅游的结合,为老百姓开辟新收益,将中医药调理融入民俗旅游中,让游客在游玩中得到身心疗愈”于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