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即墨信息港 > 即墨乡镇 > 金口镇

即墨金口镇:放下锄头拿起笔 书画村里看耕读

发布:2022/11/4 16:01:12  来源:即墨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在人们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怎么也跟书画艺术联系不上。然而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卧牛山村王家瓦子埠网格,虽以农耕为主,但是村庄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以书画育人,农民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挥毫泼墨,大人小孩一起学书画,整个村庄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王家瓦子埠网格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书画村”。目前,该村庄共有50余位专业书画家,27位成为省、市、区书法家协会或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们出版作品集,举办书画展,甚至在国内外书画比赛中屡屡获奖。

“比拼”书画是农闲时节的“常规活动”

村里有50余位专业书画家

在王家瓦子埠网格,不管走进哪户村民的家中,几乎随处可见书法、绘画作品,也许,这些作品仅仅是这帮农民艺术家随性的一次涂鸦或者一次灵感创作。王家瓦子埠网格一直重视传统文化,许多爱好书画的村民,都是下地种完庄稼后,挽着泥裤腿就去挥笔泼墨,写字画画。

村庄目前有286户村民,有50余位专业书画家,还有100余名书画爱好者。“我们村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书画艺术,更是有长期的文化积淀。”王家瓦子埠网格党支部书记王建伟工作很是繁忙,但他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勤学苦练,凭着天赋和努力,仅用5年多时间就成为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王家瓦子埠网格文化大院里,大厅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农民书画家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还不时有书画爱好者前来一起交流学习。

 8岁女孩林长瑜拿起一支毛笔,饱蘸墨汁后在宣纸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赢得在场村民的鼓掌和喝彩。林长瑜从5岁起就跟着75岁的姥爷王可超练习书法,平时妈妈也会指导,一家三代人学习书法,在当地也成为一段佳话。“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国粹,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专注、耐心、坚持的品格,无论她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非常重要。”王可超现在是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还出版了作品《王可超书画作品集》,女儿和外孙女喜欢传统文化,让他感到特别欣慰和自豪,在农闲时王可超还在村里免费辅导小学生学习书法。

村民们白天干农活

一家三兄弟成专业书画家

“苔花米粒小,也学牡丹开。”村民王培佑自学书法已经20余年,他自学成才,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书法作品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受到众多书法家的肯定和好评。“那时受村庄书画家王瑞玉、王可超和万兆钧等前辈的影响,我对书法真是到了痴迷的地步,每天下地干活回家后,顾不上吃饭赶紧练字,经常一写就写到凌晨。”王培佑介绍,即使到了秋收最忙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一丝松懈,白天在地里刨花生,晚上回家累得手哆嗦拿不起毛笔,但是他依然咬牙坚持练习。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王培佑的书画水平突飞猛进,目前已经是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还出版了作品《翰墨家风书画作品集》,并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

王培佑的兄弟王祥利和王培佐在书法方面也颇有成就。其中,王培佐是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不仅著书10余本,而且书法作品造诣很深。受王培佐的影响,王祥利也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白天忙工作,晚上王祥利就废寝忘食地练习,且悟且练使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用了3年时间进入即墨区书法家协会。

村里书画氛围浓厚

“书画村”的代代传承

68岁的村民王竹林,在村庄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造就了他对传统国画的独特理解。他的国画作品用笔刚劲娴熟,构图严谨精妙,赋色沉稳大气,受到了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像王竹林这样的书画家在王家瓦子埠网格还有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经过传统艺术的熏陶,时至今日形成了“耕读文化”,现在也成了这个小村庄的“传家宝”。“农民也有诗和远方,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也要追求精神文化生活。”75岁的村民王培高,虽然练习书法只有5年多,但是通过他的勤奋努力,现在书法功底也是日益深厚。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憨厚农民,也是一位小有成就的书法爱好者。

村民王培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种了10亩地,自小就爱好书法,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他就自己练习,后来在村庄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他就成了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王培军说,是书画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信心,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能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一位村名正在练习书法

“上到80岁的耄耋老人,下到5岁的娃娃,都非常热爱传统书画,村庄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王建伟介绍,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村庄非常支持,不仅给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写字画画的场所,并免费提供笔墨纸张,2018年还成立了艺术大学堂,并定期为村民举办书画作品展,邀请省内外书画大家前来观摩指导。谈起未来,王建伟表示希望把“书画村”这个品牌做大,做成亮点,更希望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把书画做成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