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等多样化手段,坚持群众主体,突出书记挂帅、村干部带头,做大村集体合作社“朋友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乡村振兴路上,基层党组织就是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火车头”。
曾经的拖车夼是出了名的穷村,村庄以传统农业为主,人均7分地。龙山街道党工委紧紧抓住选优配强“领头雁”这一关键,发掘村庄致富能人,积极发挥党组织在促进合作社发展、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在致富能人、网格党支部书记鞠正先的带领下,村庄依托传统小米、地瓜等种植优势,注册了“拖车夼”牌商标,引导群众按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创建了“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走出了支部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党员、党员带农户的“三带”致富新路。
找准了发展路径,村干部率先参与其中,吸纳了13 户贫困户入股,带动500多户村民种植地瓜、芋头等农作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村民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的问题,实现了村民增收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如今,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年可创收300多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增收有了盼头,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把“金钥匙”,打开了集体和村民的“致富锁”,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强村与富民的“双赢”。
“心连心”合力共绘同心圆
“最开始整合10亩土地进行种植园的规划,但我们对栽培、管理技术都不懂,这是最需要克服的问题,上网查资料,也是一知半解,后来参加了乡土人才技能培训班,专家老师系统性地讲授让我们受益匪浅。”回顾种植基地的建设历程,龙山街道留村联合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姜正峰深有感触。
为深入学习贯彻即墨区委“千名干部联企业·万名党员联群众”活动要求,龙山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开展了村企共建区域化党建工作,4个新村党委和驻村18家企业结成了对子,建立了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和共建议事会制度,以企带村、村企互促、村企共赢。
面对社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留村新村党委的共建单位青岛永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动请缨,免费为辖区需求最大的果树修剪嫁接、蔬菜栽培、电商服务等技术人才开展实践性、技能性分类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育经营管理类、种植类等各类乡土人才50余名,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采摘基地等30余个,辐射农户1万余户。
“村级组织由‘弱'到‘强',群众由‘散'到‘聚',党组织开展工作有了抓手,可以说合作社把集体利益与群众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把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在了党组织周围。”留村新村党委书记周亮表示。
“金点子 ”解决村民心头难
“往年这个时候,来大棚里摘草莓的人特别多,坐在家里就把草莓卖完了。今年要不是街道干部帮我们出主意,联系学习电商知识,估计草莓都要烂在地里了!”3月初,龙山街道墨河缘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蔬果采摘园负责人说。
为了不让正值采摘旺季的草莓园“遇冷”,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联户干部帮助其通过“线上销售+线下直送”的方式销售,极大地增加了草莓的销售量。
今年疫情过后,逐步开始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如何及时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实现村集体和老百姓共发展、同增收。近期,龙山街道108名党员干部和4家共建单位的216名下沉一线,结合全区开展的“千名干部联企业·万名党员联群众”活动,进千企、入万家,与居民面对面、心贴心地沟通交流,听真心话、办实在事,通过做好“关键小事”,解决居民“心头大事”。
针对梳理的“关键小事”,根据实际内容进行难易分类,列出办理清单、磕对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对于村“两委”或党员干部能处理的事宜,立即“开方”,绝不“隔夜”。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居民办各类实事累计300余件,真正做到“组织有活力、干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