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2025/3/26 11:31:08
自从国家允许非师范生通过考试进入教师队伍以来,社会上两种声音就一直存在。一种是反对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一种是支持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
反对非师范生的声音认为,非师范生首先缺少教育情怀,缺乏一名真正合格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仅凭考试分数进入教师队伍,只能说明其考试厉害是学霸,而并不能证明其教书育人水平高,完全是只为谋取一个工作岗位而已,是面对激烈求职现状的“无奈选择”。
支持非师范生的声音认为,非师范生有不是985就是211,不是北大就是清华,他们进入教师队伍,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扩拓知识结构,弥补偏远地区师资力量不足,还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教学教法上可以突破师范类专业固有的教学教法模式,利于创新发展等。
的确,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在当时确实弥补了很多地方教资的不足,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在教书育人方面所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需要不断学习来提升和完善。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是对学生成长、对教育发展最有益的。
尊师重教,从来都不应是一句口号或空话,需要在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调整教师招聘政策和加强准入制度,使国家教育事业的根基更稳固,人才培养体系更专业,教育水平更高质,学生受教更科学,学校发展更健康,教学体系更完善,学科设置更超前。
尊师重教,首先要从“尊师”抓起。即,尊重师范院校的设置意义和付出,尊重师范专业学生的从师选择,尊重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尊重师范生的教师梦想,保护师范生的职业通道,使他们能够首先选择进入教师队伍,实现人生理想,服务教育事业,贡献个人力量。
“重教”,除了要重视教育事业所需的硬件施设外,教师,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核心软件。三尺讲台,关乎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程度,事关未来国家发展的人才支撑,因此,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站上三尺讲台的,三尺讲台, 不是谁能站上去就能教授的好的。有些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只不过是“曲线从政”的一种过渡而已。
[color=#33333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不应只是看考分,而是要综合看,既要看外在的,更要看内在的,不仅要看学识水平,更要看道德品质。因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如果没有受过专业培养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尊重师范院校、尊重师范人才、尊重教师情怀的具体体现。 ”[/color]
总之,不是说绝对不能让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而是,让非师范生作为进入教师队伍的一支补充力量。在各校招聘教师的时候,优先限定师范院校的师范生,非师范生只能作为招不满,或一些较为特殊岗位的补充,同时,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后,要设置考核退出机制,促使他们加强学习,弥补专业知识,对于连续两年综合考核不及格的,解决予以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