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2018/1/19 10:44:28
我真是让苏东坡老爷子这个彻头彻尾的茶痴搞醉了,对于茶,那可是无所不用其极。他写过一首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次韵记壑源试焙新茶》:仙人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素心向阳,人淡情浓,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盏灯、一壶茶、一卷书来细思量,这是古代许多文人墨客的生活写照。书伴左右,茶沁人心,他们以茶配书,以茶会友,更以茶养性。茶,就像人生的一幅泼墨山水画,表虽浅,意却深。品茶之人如是,那么采茶制茶之人有若何哉?按照苏老爷子佳茗似佳人的说法,我想,采茶制茶的一定是仙子转世,别的人我不知道,徐德平的媳妇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之一了。
今年春天的时候,远在家乡即墨的好兄弟徐德平给我发来一箱崂山绿茶,我没舍得自己喝,分享给了几位北京的好友,他们喝了我分享的茶叶后,一齐给我打电话问是什么茶,为什么从来也没喝过如此好的茶?更有甚者,竟然电话中兴师问罪,说什么修远认识了这么长时间了,有这等好茶竟然藏匿至今,弄得我心里一个劲的埋怨小徐,家里有这等上好的仙茶偏偏不早些让我分享。
小徐家的茶其实是小徐媳妇负责生产加工的。小徐做的是建筑行业,每年都有几千万的建筑工程,平日里除了喝茶之外根本就无暇顾及他们在崂山的茶叶种植生产基地的事,听小徐媳妇说起炒制茶叶,仿佛会感受到天地之间一股氤氲的清气,从心间蒸腾而起,看着小徐媳妇督导炒茶,那叫一个享受,会令你沉醉在一种浓郁的茶文化的氛围之中,飘然如九天仙升广袖飞展。
新茶如酒易醉人。听着小徐媳妇对采茶和制茶那细细腻腻的讲述,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漫山白雾弥漫下的黛青色的崂山,那青山,碧水,清露,茶尖,碎花头巾,碎花衣衫,妩媚着茶山的春色。
融融八水九水崂山水库,薄纱晨雾,娇娇莺啼,茶乡飞歌,绿红相扶,一缕缕淡淡的茶香,氤氲着这中国北方的道教名山。
巧手细采云中月,采得满怀染乳香。碧水蓝天,鸟语唧啁,歌声婉转,笑声爽朗,山风觊觎。一行行齐整的茶树,三五成群的采茶女,背着茶篓,穿梭于茶林田埂,一双双轻盈的莲步,踩着春天的鼓点,在云雾中徜徉,在春风里嫣然。
崂山的春茶啊,在小徐媳妇她们的欢歌笑语中,欣欣然醒来了,经过寒冬的洗礼,春雨的滋润,吐着新绿,鲜嫩滴翠,抖落一冬的霜雪,叽叽喳喳地舒展开来。绿气盈盈的晨露里,她们玉指舞动,采撷着点点新绿,收获着大山的梦境;玉口倾情,哼鸣着采茶恋歌,嬉戏着早春的情趣。采茶人儿山中走,茶歌飞上白云头;满山茶树亲手种哎,崂山的茶香满山流。风吹茶树香千里,惹得天上神仙人间走……”优美的韵律在山谷荡漾,寂静的山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朗朗的笑声感染茶香,山谷是欢乐的海洋。
一袭袭裙裾,一篓篓春色,妆点着绿浪翻滚的茶园。
德平媳妇可谓是制茶好手,她轻起朱唇,娓娓道来:茶叶采摘下来后,茶叶极易吸异味,因此盛放茶叶的都是没有异味的竹篾筐。在竹篾筐中把茶叶薄薄一层摊开,叶上不能叠叶,将水汽晾干,便可下锅炒制。手工炒茶用当天采摘的新鲜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使用农村的传统土灶、大铁锅和木柴,大火使铁锅受热。用手掌感受铁锅的温度达到适宜,迅速倒入簸箕中选好的茶叶,一次放入5—8两鲜叶为宜,双手迅速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水分大量蒸发,颜色变暗,有茶香飘出,是第一次杀青。第二次做形,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簸箕中摊凉,改用小火复炒,双手展平拍打,紧压茶叶,使茶叶固定成型。既要搓成卷曲型,又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揉烂。第三步烘培至干,用铁锅的余热,翻炒后将茶叶摊平在锅中,茶叶散发出沁人的清香。最后,茶叶完全失去了水分,外形扁平挺直,色泽黄绿明亮,茶香清新,及时出锅并封存。
六月份在崂山访道期间,看到小徐媳妇携三五同伴一起,给崂山道长送上了自己炒制的新茶,于是,我想到那道法超然的崂山道士,他们是不是因为天天品尝这曼妙的崂山绿茶,才具有了超凡的法力,才具有了这仙风道骨鹤发童颜?能品出茶山听鸟鸣,清茶闻泉吟的意境的,不正是崂山道士吗?几片茶叶,浸泡在他们案几之上的青瓷茶杯中,然后舒展叶片,在水中轻轻的,轻轻的飘浮。夜色渐浓,清香弥漫。袅袅的飘散在每一个寂静的角落,若一支绵长的乐曲,在人生的四季里,起起伏伏。一抹淡淡的绿,能听见山风,能感觉到阳光雨露,唤醒出茶的前世今生。茶之韵,在于喧嚣城市中的回归自然,平复心情的清心静气。茶之韵,在于在袅袅茶香中感受到清淡里的隽永悠长,瞬间即永恒。心之静、茶之香。看着清澈的茶汤,闻着淡淡的茶香,回味悠悠的宇太极阴阳,在这样的氛围里你能说这仅仅是在品茶吗?
茶禅一味、诗酒文章,古往今来能把酒文章做到瑰丽多姿的只有李白了,这位旷世奇才号称斗酒诗百篇,不论这个称号是否夸张,单就一句:“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就把这位大诗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然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能把酒喝到这样一种境界的人,上下几千年也就是这位诗仙了。饮酒饮的是一种豪情和胆气,浅斟酌饮是达不到这个高度的。 把饮酒饮到忘我境界的还有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宽容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文化融合,为这些文人提供了宽松的表演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留名青史。“竹林七贤”是最符合文化人形象的,俗话说文人无行,尤其是酒醉后的文人,“竹林七贤”常常在酒后放浪形骸、狂狷无束,全然没有了文人的斯文和矜持,也许就是在这种酒精的催化下,人才显出本来的面目,放下套在精神上的枷锁和所有的条条框框,无拘无束、坦坦荡荡才能写下名垂千古的文章,一味地循规蹈矩只能是墨守成规,一味地瞻前顾后只能是患得患失。如果我们用世俗尖刻的目光打量“竹林七贤”,用常人的思维去考量他们的言行,或许中国的魏晋史就平平淡淡,灿烂的文学星空就会少几颗闪耀的明星。
我的老师韩乃桂先生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饮酒使人浊,饮茶使人清。只可惜我虚度了这么多年的时光,平素里只是对烟酒情有独钟,而与香茗不怎么结缘,所以总觉得自己浑浑噩噩。品尝了小徐媳妇的崂山绿后,竟也忽然间感受到了饮茶的妙处,于是,我也学着文人雅士,轻捻几片德平媳妇的崂山新绿,放入透明的玻璃杯里,看着绿绿的芽片沉浮灵动,一股氤氲之气从心底蒸腾开来,尚未沾到嘴唇,心儿已经醉了!
小徐媳妇的崂山绿啊,如酒,沁醉了春天;如歌,唱美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