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2017/7/21 20:05:00
出大同西行约二十分钟,见一雄伟宏大的石阙门亭赫然出现,我的眼睛豁然一亮:啊!我梦牵魂绕的云冈石窟到了! 一位大同的领导说起云冈石窟,不无感慨的说:我们古代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多么宝贵的财富啊!而我们呢?现在的我们能够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什么呢?听着这凝重的话语,我的心猛地颤了一下。于是,带着一份敬畏,带着一份思索,我走进了这个把梦想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 云冈石窟依武周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主体石窟四十五座,佛雕多达五万多躯,气魄宏大,雕工细腻,从中可以看出北魏王朝当时红极一时的繁华盛况。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态各异,多少体现出人们当时所尊崇的佛的力量的化身。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的佛雕堪称千古奇观,大的有十七米之巨,小的只有两厘米之微,它的雕造技法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石窟中西合璧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仰望着一座座洞窟,仰望着一尊尊佛像,让我不得不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才能和艺术造诣所深深折服。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丽美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循着郦道元的描述,我的眼眸穿越到了一千五百年前的武周山。但见得一万五千多名能工巧匠,熙熙攘攘集结在这座不是很高的山下,一时间帐篷林立,炊烟四起,山上山下日日夜夜被一片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雕凿声笼盖,那叮叮当当的锤子钎子的敲击声中,一道道佛光普照了下来,一阵阵梵音缭绕了起来,西天的佛圣们齐刷刷聚集在了这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武周山,有的居中正坐,神采动人,栩栩如生,有的击鼓敲钟,有的手捧短笛,有的载歌载舞,有的怀抱琵琶,笑迎游人。在这些佛像飞天的面目、身体、衣纹之上,分明透视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强烈的智慧与艰辛。 仰视着伟大的古人,仰视着青天白云,我想,要是没有着宏伟壮观的佛教文化,武周山恐怕到现在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丘,这也正应了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古话了。想当年,北魏王朝为了一个梦想,帝王一声令下,举全国之力,大规模凿山开石雕塑云冈,或许根本没有想到一不小心给泱泱人类留下了如此丰厚如此珍贵的文化瑰宝吧,就如同当年的秦始皇整修万里长城,也是一不小心让这条横亘神州的巨龙,演化成了一笔世界注目的文化遗产。 仰视着一山的恢宏壮观的石窟群雕,你只会活生生觉得他们去得有点儿太快了,就像是昨天的事,瞬间就灰飞烟灭,物是人非。如此说来,云冈石窟与其说雕刻的是统治者的不朽梦想,倒不如说雕刻的是劳动人民自己的精神化身,因为那些高超非凡的雕刻艺术,着实让我们看到历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和不朽的功勋。所谓人民万岁,意义大概就在于此。 从山上沿着台阶慢慢走下,在去到云冈石窟博物馆的路口,树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的是余秋雨先生的题词:中国从此迈向大唐。我驻下足,细细端量,细细品味:是呀,大唐盛世作为中华民族繁荣鼎盛的历史标志,已经深深嵌在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里。如今,我们的民族不正是在大力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下,昂首阔步踏上了一条通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盛唐之路吗? 一种思想,从千年的风雨剥蚀和洗礼中喷薄而出,石刻上的王朝,经过岁月的甄别,心脏还在汩汩泵血。一只雄鹰盘旋在辽阔的空天空,避开了战火的零乱劫难,借着一缕云冈的佛光,向着一个新的梦想,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凌空翱翔。 天上云冈,天下大同! 2017年7月21日记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