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2017/4/3 22:50:55
在北京的”南沙渔港"转悠,竟然发现了我久违了的“西施舌”,一溜涎水不禁从嘴角溢出,三下五除二买回一些。或许是没有美酒相伴,抑或是没有家乡好友为伴,嚼在嘴里,总觉得少了许多味道许多鲜美。
“西施舌”可谓是即墨沿海珍贵的名产了。
说到“西施舌”,不能不说说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民间传说的佳话颇多,在烹饪史上与这位美女相关的美食亦不少,关于西施之死,众说不一。福建名菜“炒西施舌”的历史传说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勾践的夫人担心勾践喜欢上西施,就偷偷叫人把她骗出,将石头绑在西施的身上沉入大海,过了很多年后,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肉似人舌的文蛤,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就称它为“西施舌”。”西施舌”是沿海地区海珍品文蛤的一个品种,三十年代郁达夫在福建时,亦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最佳的神品。
在我的家乡青岛即墨,关于“西施舌”的来历,更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呢。
说的是清朝年间,在即墨东部沿海的一个小渔村里,有一对如花似玉的孪生姐妹,妹妹温柔贤良,姐姐好吃懒惰。由于姐妹俩貌美如花,人们就把妹妹叫做西施,把姐姐称作浣纱女(西施的雅称)。有一天,一艘从福建开过来的叫做“相公号”的商船,在海上忽然看到了一座大大的城市,便向着城市驶了过来。其实,那城市是即墨东部海上的“变山”(女岛)出现的海市蜃景,就在商船驶近的时候,触到了海上的礁石沉没了。这天,妹妹西施在海边搭救了一个从“相公号”上死里逃生的年青商人,为了躲避闲言碎语,她把年青商人藏在一个海边的岩洞里,每日送饭送药,渐渐的两个人相爱了。商人的身体恢复了,就用身上剩下的一点散碎银子,做起了挑担货郎,每日里手摇货郎鼓肩挑货担,走村穿巷卖货,晚上就悄悄回到岩洞和西施相会。姐姐浣纱女发现了两个人的秘密,她见那个商人很有些钱财,趁妹妹生病之机,冒充妹妹趁着夜色来到岩洞,欺骗了妹妹的恋人,两个人趁着天不亮驾船离开了东海……妹妹西施千呼万唤,就在茫茫海边咬舌殉情了。海里善良的蚌姑娘担心鱼儿误食了西施的舌头,就把这截断舌包藏了起来,后来,即墨东部沿海一带便有了这种美味异常的蛤蜊——“西施舌”。
? “西施舌”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其鲜其美单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难怪有人说"西施舌"怎么做怎么好吃,这话说的一点也不过,即墨人对于”西施舌”的做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炒、拌、汆、煮、炸,样样味极鲜。白菜西施舌,香菜西施舌,塔香西施舌,海参西施舌汤,海带豆腐西施舌,鲍翅西施舌羹,西施舌南瓜盅,西施舌疙瘩汤,西施舌晶饺……一道道美味一道道鲜,一阵阵美味醉神仙。那白嫩嫩晶莹剔透的肉儿,那白浓浓厚淳淳的汤儿,那鲜香诱人的味儿,着实令人垂涎欲滴。
想起了家乡的“西施舌”,就按捺不住袭人的馋意,更按捺不住思乡的激情。来吧,天南地北的朋友,来我的家乡即墨吧,就着这美丽的传说,品尝着美味营养的"西施舌",即墨的海,即墨的天,即墨的风物,即墨的文化,即墨人的热情,保准会让你美的睡不着觉呢。
哦,我家乡的"西施舌"呀,你让我垂涎……
?
? 陈修远:1966年出生于即墨温泉镇,中共党员,作家,书法家,曾出版、发表即墨民间故事集《钱谷山的传说》、长篇小说《风雨飘摇》、即墨旅游为主线的电影文学剧本《爱如秋日的阳光》等作品。现为CCTV国际频道栏目撰稿、中央新影中国音乐微电影栏目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