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2017/3/25 16:11:41
童年,我最喜欢的就是玩泥巴,玩得有滋有味。
约上伙伴们,来到村外的小河边,寻找一种暗红色的胶泥。这种泥很有韧性,如果带上足够的胶泥,加上水反复摔打,等“摔熟”了,韧性就达到了极致,而且表面很光滑。接下来,把这些胶泥团成一个个小泥球,直径不过一厘米,晾晒干了,就是打鸟的“子弹”。“子弹”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坚硬无比,用弹弓射出去,力量很大,足可以把麻雀打死。
为了练习打鸟的命中率,平时就要进行“固定靶”训练。村里四处溜达的鸡、鸭、猪、狗之类的,都被我们作为练习的靶子。训练的科目分为打左腿、打右腿、打耳朵等。一般而言,鸡鸭之类的只打腿,猪狗之类的除了打腿,还可打耳朵。眼睛很少打,因为眼睛容易打瞎,不好给大人交代。而打腿呢,顶多打瘸,纵然主人家发现了,也只能骂大街,抓到“现行”也无奈。毕竟是小孩子,大人没办法。
经过一番训练,大家都成了神弹手,只要发现树上有麻雀,偷偷地靠近,在十几米外,就可以打下来。我们随便找些干柴,点着火,烧着吃,吃得津津有味,那是最美的野餐。
还有一种泥巴的玩法就是“崩宝”,也叫“摔破锅”,把泥巴做成圆锅的形状,锅底薄薄的,不能弄破,一边喊着,“崩宝,摔锅”,一边用力向地面摔去,只听“啪”的一声,锅底就会爆出一个大洞,根据洞口大小论输赢。赢家的洞有多大,输家就要“赔偿”赢家多大的泥巴。如果“崩宝”没有爆开“洞”,就要把自己的泥巴全部赔给赢家。有时候,找不到清水和泥,干脆就用尿和“尿泥”。
记得有一次,我输得连尿泥都和不好,急哭了。忽然,看到不远处正在打水井。那时不知道什么是“冲击钻”,只见立着井架,周围流淌着不少泥浆。于是,我急忙跑过去,岂料,右脚陷入泥浆,把鞋子弄得全是泥,裤腿也湿了,回家被母亲一顿骂。
再一个玩法就是学着大人们制作泥板子。泥板子是盘土炕的必备。过去都住碹窑,一般是三间窑两盘炕。制作泥板子的工具,是一个类似方木框的东西,用它拓泥片。不知是谁别出心裁,居然用火柴盒作模具,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制作泥板子。后来我发现,普通泥巴制作出来的泥板子不结实,还得用胶泥。果然,胶泥的泥板子很结实。再后来,我在制作时,在其表面写上车、马、炮、象、卒……居然造出了象棋。在地上画好棋盘,就和小伙伴杀将起来,“楚河汉界”,誓不言和。
蓦然回首,童年虽然玩的是就地取材的泥巴,可带给我无穷欢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都留在我的记忆深处。